News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科技创新:地奥由小变大的“第一法宝”
发布时间:2006-06-26    发布人:    来源:

本报记者高柱  2006-6-26 2:22 工人日报版次:四 

  17年仅为历史长河“一瞬”。但成都地奥集团公司却在这一瞬间中创造了奇迹:当初仅有5人的课题组靠50万元借款起家,17年后的净资产已超过26亿元,原始投资增值5200倍。该集团连续9年利税总额居全国同行业前列,连续10年综合效益居四川同行业第一位,累计为国家和地方上交各种税费17亿元,并连续11年名列成都市纳税大户前列。
   地奥是如何创造出上述奇迹的?近日,集团董事长、总裁李伯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曝“秘密”:科技创新是“第一法宝”。
   据介绍,17年来,地奥已申请63项自主创新专利,4PCT国际专利,其中有20项自主创新专利获国家授权。先后有3项科研成果分别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建立科技创新优势
  17年间,地奥由“小”变“大”,是其以前瞻意识不断打造科技创新优势的结果。
   从19925月建立药物研究所开始,地奥就开始实施创新人才发展战略。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并与国内外药业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开展紧密性“产学研”的合作,目前拥有高级科技人员300多人,其中博士及博士后20多人、硕士140余人。
   培养创新人才与创造一流创新环境同步展开。地奥先后斥巨资建成6个国内一流药物研究室,三个国内一流“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从国外购进世界一流科研设备,为科技创新优势形成打下牢固的基础。
   地奥在国内率先建立的药物筛选中心,改变了过去国内外药品化合物筛选周期长、风险大、投入多和成功率极低的被动局面,目前日筛选量高达几千至上万个样品,大大提高了地奥在新药研发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用高薪、高待遇激励创新人才,实行定性、定量考核,工资待遇随业绩多少上下变动。这也是地奥建立科技创新优势的重点之一。在这里,一个研究室主任年薪最高可以拿到20多万元,科技人员在开发的产品投入市场后,还可从其销售利润中提取3%~5%的奖励金。在地奥,科研人员无须为科研经费发愁,该集团每年投入科技创新经费在8000万元左右。变创新优势为产品优势
  17年来,地奥研制出了地奥心血康胶囊、脂必泰胶囊(片)、黄芪注射液、迈普新(胸腺肽α1)、替波定(胸腺五肽)等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并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将科技创新优势变为了产品优势。
   迈普新(胸腺肽α1)是治疗乙型肝炎、肿瘤的多肽药物,地奥集团研发人员在李伯刚总裁的带领下,不但率先在国内成功合成了胸腺肽α1,而且首次采用自行设计的生产设备,替代了进口生产设备(设备进口价近1000万元人民币),解决了多肽类药物扩大生产规模的难题,一举使地奥集团成为全球最大规模高纯度胸腺肽生产基地。该产品在2003年防治“非典”中为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基因工程产品,是唯一治疗肾功能衰竭贫血的特效药,因技术含量高,研制难度大,投入高,长期以来我国依靠进口。地奥研发人员经过6年攻关,成功研制出国产的EPO(依倍),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现在地奥生产的EPO(依倍)售价为38元/支,比进口价低了11倍。
   地奥研制成功的国家基因工程创新药物R-SAK葡激酶,是世界公认的目前最有效的心肌梗死抢救药。将产品优势转化为优势商品
   地奥以科技创新优势促使科研产品转化为优势商品,从而赢得了市场。
   总裁李伯刚率领科技人员攻克了甾体皂苷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的世界难题,使地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以克/天至吨/天)、高纯度、低成本生产甾体皂苷的工厂,从而使知名心血管药“地奥心血康”规模化生产成为了可能。
   地奥为临床急需使用的“黄芪注射液”解决了安全性、稳定性的问题,并在给药途径上又将肌肉注射扩展到静脉注射,解决了中药注射液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如今地奥生产的黄芪注射液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近50%,每年给地奥集团带来上亿元的销售额。
   目前,地奥集团和中科院正积极筹建具有国际一流研究水平的研究机构———中科院地奥天然药物研究院。未来的地奥,每年将有23个国家级新药推向市场,领先的科技创新实力将使地奥产生巨变。

 

来自:工人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