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李伯刚:寂寞绽放的真精彩
发布时间:2007-02-01    发布人:    来源:

 

        本刊记者:陈晓东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是个到处充斥竞争和诱惑、价值观多元的新经济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今下,个中却隐忍着太多的不定与投机,当高调和浮躁成为一种现实的集体意识的时候,理性与清醒反容易陷入被蒙蔽的境地,于是乎,始终保持清醒和甘于寂寞都成为了现代人生的高境。
   纵观当下之中国,在知识界和科学界,耐得住寂寞潜心学术和研究的学者或许并不在少数,但在充满浮躁和骄妄之气的工商业界,能甘于寂寞且始终保持清醒的企业家,却为数甚少,中国民族医药工业杰出领袖——成都地奥集团董事长李伯刚就是这样的企业家。18年来,虽然已经引领地奥集团走在了中国中医药产业的最前端,但作为一名成功企业家的李伯刚却始终恪守着科学家的性格本色:严谨、稳健。数年来,记者在中国形形色色各种的企业家高峰会、经济年会、论坛等都鲜见李伯刚的身影,在公众的视线里,他始终是个谜一样的隐士。
   日前,本刊记者再一次走近了处事低调却充满传奇色彩、集科学家和企业家为一身的李伯刚。期待从李伯刚身上从地奥发现一点新的东西,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坎坷创业铸就的辉煌
   1987年,由李伯刚亲任组长的课题组,经过7年多的潜心试验、研究,防治心血管疾病植物新药——“地奥心血康”宣告诞生了,并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年秋,当沉浸在成功喜悦中的李伯刚为转让这一科技成果四处奔走时,却处处碰壁,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人生挫折。
   倾注自己全部心血和智慧的科研成果难道就此尘封在实验室?骨子里透着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不屈和坚毅的李伯刚却不会向命运低头。
   1988年,在无任何国家投资的情况下,李伯刚毅然借款50万,带领中科院成都生物所6位科研人员,租用院内一个旧图书馆100多平方米的场地,开始了他艰辛的创业之旅,也由此催生了地奥集团。   
   18年,在悠悠历史的长河中仅仅只是沧海一瞥。然而,地奥集团却在沧海一瞥中,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产经神话和人间奇迹:
   借款50万元起家,如今净资产已超过26亿元,原始投资增值5200多倍,完成了科研成果转化为巨大经济成就的核裂变。
   “地奥心血康”18年来已累计创造产值65亿元,给国家和地方上交各种税费14亿元。
   年工业产值已达16亿元,连续9年利税总额居全国同行业前列,连续10年综合效益居四川同行业第一位,给国家和地方上交各种税额超过17亿元。2006年被列为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
   解决了世界上规模化提取高纯度甾体皂苷工业化生产难题,成为了世界上最大高纯度甾体皂苷生产企业。攻克了高纯度胸腺肽生产设备国产化难关,成为了世界上最大高纯度胸腺肽生产企业。
   成为了研制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基因工程药物的大型骨干制药企业,是国内实力最强的药物研制、中试、生产基地之一。在全国首家建立最先进的药物筛选中心,为建立国家创新药物体系起到了示范作用。
                                    人才永远是第一需求
   “人才,永远是地奥的第一需求。地奥能取得今天的辉煌,靠的是人才,是人才的群体高速倍增效应!”这是李伯刚十余年来的坚定认知。地奥在过去十余年间之所以能抢占住科技制高点和赢得市场,最重要的秘密武器就是学会了怎样去发现人才和如何使用好人才,因为地奥所发生的一切产经奇迹都是靠人才创造的。
   18年来,步步走向成功和辉煌的地奥不断开辟两条战线:一条是公开的战线,开拓产品市场;一条是相对隐蔽的人才战线,即建立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现代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地从海内外各方吸纳各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面对世界药业研发领域日渐激烈的竞争,李伯刚清醒地认识到,在竞争中要生存,要发展,要想取胜,只有靠具有当代先进科技知识和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才有可能出奇制胜。
   李伯刚一直坚定不移地实施地奥自己的人才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药业方面的具有现代科技水平的国际国内一流人才,建设一支包括博士后和博士在内的跨世纪创新人才队伍;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中心,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培养既有研究开发能力,又有工程应用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的各类创新科技人员;与国际、国内一些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如世界药业巨头赛诺菲-安万特、荷兰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华西医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合作,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联合培养博士生及应用型创新专业人才,多层次进行新药研发。
   在地奥,李伯刚既重视人才的显形结构,如学历、专业等。又重视隐形结构,如心理学质、性格品质、价值取向等,使不同要素构成的软硬件围绕自主创新目标达到最佳结合点,从而出现1+1>2的倍增效应,达到了人才群体高速运转效能。历经18年的不懈努力,李伯刚亲手建起了地奥人才“大军”。目前,地奥集团拥有高中级科研人员近1500人,占职工总数的35%,地奥集团药物研究所已有高级科技人员300多人,博士及博士后20人,硕士140余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2人,国家学科带头人14人,地奥已成为一个拥有庞大自主创新的团队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18年来,地奥集团共申请63项自主创新专利,4PCT国际专利,已有20项自主创新专利获国家授权。先后有3项科研成果分别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集团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国家“863”高技术成果转化基地。
                                    中国药物研发的硅谷
   “自主创新既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支撑国家产业崛起的脊梁,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取胜利的第一法宝。” 李伯刚极富远见地清晰觉察到。而在地奥集团,李伯刚便无疑成为了地奥那群科技精英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最坚强的后盾:
   张国林,作为德国波恩大学的一名博士、北京大学的一名博士后,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待遇和国内最高学府的优厚工作条件,在1996年便加盟地奥。只要科研需要,再昂贵的实验设备,李伯钢都为他挤出经费倾力购买,先后共投入2500多万元。目前,张国林已成为学科带头人,正带领一支拥有10名博士、半数以上为硕士的70余人的科研小分队,在天然药物研究领域纵横驰骋,在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合成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方面,向世界先进水平发起冲击。
   香港理工大学的王学超博士后的爱人在南充工作,为了让他全身心投入合成药物的创新研究工作,李伯刚亲自跑他爱人的调动问题。其爱人调入成都后,他将全部精力放在心脑血管、肝炎、糖尿病等领域的20多个新药研究中,带领科技人员对天然和合成药物作结构改造,并按国际化要求,对创新化合物进行系统评价,目前已发现一大批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与同类产品比较具有良好优势的产品,先后获得5项专利,为下一步创新药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地奥,这样的故事发生有很多,也很平常,更不胜枚举……
   地奥如何不断增强竞争能力?李伯刚的做法是:形成自主创制新药的能力,大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18年来,地奥集团一直紧紧抓住自主创新这个第一法宝,而也正是这些安心扎根于地奥的科技精英,为地奥开发出了填补国家空白的二类新药在内的10余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药物等产品,并给地奥带来了空前的活力与创造力。
                                    多方合力联建药业航母
   在中国科学院,有着数以万计的中国顶尖科技人才,其中不少都在中国乃至国际科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科技创业领域,有两个杰出的人物却缔造了两段中国科学家创业最为精彩的传奇,至今被引为中国科技创业的成功经典,这两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人一个是在北京创办联想集团的柳传志,另一个正是在成都创办地奥集团的李伯刚。
   经过李伯刚及4300多地奥人历经18年的不懈奋斗,中科院在四川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地奥集团,已成为中科院在中药现代化制药领域的旗舰企业,拥有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基因工程药物、药物制剂等国内一流的研究室,建有国家天然药物、药物筛选、安全检测、分析测试等国内一流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研用房达2万平方米,部分领域的设备条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每年投入科研经费8000多万元,地奥集团承建的国家天然药物工程中心建立了成熟的规模化生产天然药物有效成份皂苷、黄酮、生物碱类的配套生产线和先进的生产工艺,解决了实验室分离纯化的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通道。药物筛选中心日筛选量上万样次,使寻找新药有了“眼睛”,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10年来,地奥集团还投以巨资,按照GAP标准,先后在四川、河南、云南建立了两千多亩规范化中药原料药种植基地,为实现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科院在全国有438家企业,运行得最好的就是联想和地奥。联想早已成为全国IT行业的巨头,也成为了中科院在IT产业的旗舰企业。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疗疾病。在近5年内,以中药为主的天然药物市场容量将超过600亿美元,目前约250亿美元,天然药物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主攻方向。中科院敏锐地意识到,中医药是我国自然科学中最有实力、最有优势、最有后劲的领域之一,也是中国最具知识产权优势的产业,现代中药产业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有意全力塑造一个新的全国制药业龙头,这一国家使命无疑将由李伯刚及其领导的地奥集团来完成。
   2005年4月24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由中科院、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和成都地奥集团联合打造的中药现代化航母,经过各方签署中药现代化研究合作协议,共同投入资金,全力支持地奥集团新药创新、做大做强,地奥的药物研发也由此多了一重国家支持。此次通过四家联手打造的中药现代化航母,为地奥构建创新药物的研发新体系,建设重要现代化科技创新的技术平台和研究方法;建立和完善药物快速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等平台,为创新药物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同时,力争在三年时间内,申请专利10项以上,发表高质量论文30篇以上,获得2-5个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批件,最终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
                                目标永远是不断超越自我
   “中国制药业五十强”、“中国最大的药物研发基地”、“西部制药龙头”、“蜀中药王”……都是近年来媒体及外界给地奥和李伯刚加上的注解。
   然而,在李伯刚内心却并不接受这些无奈的称谓,李伯刚从来不喜欢做虚妄的比对。在数年前四川省政府组织的一次川内知名制药企业领导人高峰会上,当这些著名制药企业领导人向省领导敞谈企业的未来发展,报出一个比一个更高的目标产值时,轮到已是川内龙头药企领导人的李伯刚发言,他却报出了一个比多家企业低很多的数值,当时,省上领导人都指出地奥的发展过于保守。然而,回头看来,所有企业中,今天,却几乎只有地奥的发展如实地达到了当初的战略预想。“稳健的态度也许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一定会让你的成功更加坚实和持久。”这是李伯刚自己理性的认知。地奥的发展不能容许有一丝的泡沫成份和浮夸,这也是李伯刚一贯的坚持。
   李伯刚更清楚地看到,仅就从销售额及研发投入来看,中国制药企业在短期内与跨国药企是无法抗衡的,地奥要建成世界一流制药企业,应首先从科研技术、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入手和苦下功夫,努力提升至世界一流制药企业水平。
   谈及地奥未来的发展远景,极为理性和清醒的李伯刚畅言决不是什么勇夺中国制药第一,而地奥将一如既往地务实埋首而行,而前行的目标永远只有一个:就是不断突破和超越自我。
   以不断超越自己为目标的发展也许是孤独和寂寞的,但也正是这份耐得住寂寞和甘于寂寞,李伯刚在中国科技创业史上挥就了神奇的地奥华章,而他也将引领4300多名勇于创新和开拓的地奥人去续写新的辉煌。
   采访后记:多年来,记者曾数度采访过李伯刚,李伯刚始终恪守着他一贯的谦和与儒雅,还是一如从前地平静对待成功,淡然面对辉煌。他是个极为清醒的人,这种清醒对于一个卓越科学家而言,是一种超然的心境,而于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来说,则是一种锐利的战略远见,但这种清醒其实也是一种常处于痛苦与矛盾中艰辛挣扎的理性。
   李伯刚对市场有着极为中国中医敏锐的洞察力与判别力,使得他能游刃有余地搏击于商海。同时,他也是个有着远大抱负的民族企业家,他把他及地奥的事业视作是对药的一种使命和责任,为了这种使命和责任,他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为之奋斗终生。而这类企业家,无疑是值得国人抱之以崇高敬意的。
                               《中国西部科技》20072月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