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智者的清醒告白
发布时间:2007-07-04    发布人:    来源:

                             ——访成都地奥集团董事长李伯刚
 本刊特约记者:陈晓东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是个到处充斥竞争和诱惑、价值观多元的新经济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今下,个中却隐忍着太多的不定与投机,当高调和浮躁成为一种现实的集体意识的时候,理性与清醒反容易陷入被蒙蔽的境地,于是乎,始终保持清醒和甘于寂寞都成为了现代人生的高境。
     纵观当下之中国,在知识界和科学界,耐得住寂寞潜心学术和研究的学者或许并不在少数,但在充满浮躁和骄妄之气的工商业界,能甘于寂寞且始终保持清醒的企业家,却为数甚少,中国民族医药工业杰出领袖——成都地奥集团董事长李伯刚就是这样的企业家。18年来,虽然已经引领地奥集团走在了中国中医药产业的最前端,但作为一名成功企业家的李伯刚却始终恪守着科学家的性格本色:严谨、稳健。数年来,记者在中国形形色色各种的企业家高峰会、经济年会、论坛等都鲜见李伯刚的身影,在公众的视线里,他始终是个谜一样的隐士。
     日前,本刊特约记者再一次走近了处事低调却充满传奇色彩、集科学家和企业家为一身的李伯刚。期待从李伯刚身上从地奥发现一点新的东西,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记者:近年来,一些其它领域的国内老牌强势企业纷纷席卷雄厚的资本强势突入制药业,这种现象是否说明制药业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产业?
     李伯刚:制药业的确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产业,它有4个典型特征:持续的朝阳产业;持续的回报较丰产业;持续的技术先导型产业;持续的全球竞争性产业。
记者:是否存在着一定风险?
     李伯刚:风险是肯定有的。一些企业有认识误区,以为办药厂就能赚大钱,如果没有比较优势而盲目进入这个行业,很容易“吃错药”。
     记者:制药业无疑是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但如果立志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您觉得应具备哪些不可获缺的条件?
     李伯刚:我觉得必须要具有国内甚至国际竞争力的5大优势。这5大优势是科研优势、现代化大生产优势、质量检测优势、高新技术产品优势、营销网络的优势,当然还要有强大的资本优势,以及对品牌、企业文化的成功塑造与正确定位等等。
记者:这几年来,国内制药界的强势企业如哈药、扬子江等都不断地在制药业内攻城掠地,大走扩张兼并之路,而地奥在这方面一直举动谨慎,是否地奥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战略思维?
     李伯刚:我不反对通过兼并达到扩张。但是应慎重决断,因为选择不当可能成为包袱甚至拖垮你。地奥涉足资本运作后,先后兼并了几家药企,都做到了优势互补,现在都呈良好健康发展之态势。
     记者:现在,一些实力雄厚的制药企业已不满足于仅仅行进在单纯专业化发展之路上,纷纷突入其它领域,走上多元化发展之路。对此,您又有一些什么样的看法和见解?
     李伯刚:对此,我不妄加评论。我只坚持一个观点,做产品最好做第一,不进前三位,就最好不要去做。地奥也正进行着有益的多元化发展尝试,效果很好,但所取得的成就就我个人看来尚不足于与大家分享。
     记者:中药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经过了几千年的应用而有着深厚的积累,但是由于没有充分经过现代工业文明的洗礼,这一国粹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与“洋药”抗衡,并从中找到自身的出路呢?
     李伯刚:出路在于实现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三者的核心是现代化,什么是中药现代化,我的个人理解,就是科学化、规范化,也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规则去提升规范传统中药。总之,中药现代化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政府到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这个里面,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深思和研究!
     记者:经过18年的奋斗,地奥净资产从50万元增至目前超过26亿元,原始投资增值5200多倍,并成为中国西部制药业的龙头。您觉得:地奥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关键是什么?
     李伯刚:我这个人喜欢钻研,这是科学家的长处,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态度、方法去经营企业更是我的优势。另一方面,地奥的成功,还有赖于拥有“地奥心血康”这个好产品,它至今保持着在全国整个心血管系统药品和整个治疗性中药品种中两个销量第一。其次,地奥进入的是医药业,这一极具潜力的行业为地奥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记者:地奥每年都投入60008000万元的资金用于研发,这即便对于地奥这个大型制药集团而言,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事实上,国内一些产值及利润均超过地奥的企业也未必能拿出这么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创新。是什么给了您这种胆力和气魄?
     李伯刚:新产品的研发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基础。的确,我们投入60008000万元,在国内已经很多了,但是与国外比就没法说了。美国开发一个新药,一般要35亿美元。正与我们合作的德国安万特公司,一年科技投入是30亿美元。跟他们相比,我们在科研的投入还远远不足。
     记者:日韩药企都有中药产品成功进入欧美市场的先例,地奥是否也谋划了一系列海外拓展计划并正做着有益的尝试?
     李伯刚:地奥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广泛的国际间合作。068月,与荷兰国家科学院下属的SU生物医药公司签定合作研究协议,开展了地奥心血康在欧盟注册的国际化合作研究。072月,与世界第三大制药公司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而紧接着,地奥集团将借鉴日本、韩国中药产品(汉方药)进入国际市场成功的经验,尽快使地奥的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日韩市场,同时瞄准欧洲各国市场,最后攻坚美国市场,力争使企业走向国际化。
     记者:您曾经是一个单纯从事药物研发的极有成就的专家,而现在呢?既是搞研发的专家,又是大型制药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游刃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间,您最深切的感受及给您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李伯刚:我是因为当年科研成果转化受挫才逼上创办企业之路的,从一名研究员到企业家,这是一种“转化“,自身角色的转化,我比常人更深刻地体会过这种“转化”的痛苦与价值。它的最深远的意义应该在于:这是一个时代的需要。因此,某种意义上说,地奥存在与发展的最根本意义就是不断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此推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并最终达到产业报国的最高境界。
     记者:在您看来像地奥一样的民族工业企业就该担负起某些国家和民族责任?
     李伯刚:是的,因为我们是民族工业的一份子,所以,国家所需就是我们企业的奋斗目标。举个例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基因工程产品,是唯一治疗肾功能衰竭贫血的特效药,因技术含量高,研制难度大,投入高,长期以来我国依靠进口,每支进口价格400元,每年花费国家上亿美元的外汇。地奥集团研发人员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攻克了种种技术难关,不仅成功地研制出了国产的EPO(依倍),而且现在地奥生产的EPO(依倍)售价为38元一支,比进口价低了11倍,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国内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如果我们国家的民族企业都能够把国家所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将极大程度的加速。
     记者:作一下展望,您所构建的未来地奥集团将是一个以什么为依托,什么为主导的制药产业集团?
     李伯刚:地奥将依托企业雄厚的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为中国国药现代发展努力奋斗。因为地奥是靠国药现代化创立、发展、壮大的。因此,我们每年投入研发资金60008000万元,把科研的重兵布在了国药上,同时把国外先进研究手段吸收进来,以技术创新提高创制新药能力,18年来,地奥集团研制出了地奥心血康胶囊、迈普新、脂必妥胶囊等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已申请80余项自主创新专利,6PCT国际专利,已有26项自主创新专利获国家授权。并被列为国家“863”高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国家创新企业试点单位。地奥制定并实施了《地奥集团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地奥集团科技创新战略》、《地奥集团自主品牌战略》和《地奥集团国际化战略》等。同时,将着力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在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基因工程药物等领域创造一批(58个)具有绝对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极大地提升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采访后记:多年来,记者曾数度采访过李伯刚,李伯刚始终恪守着他一贯的谦和与儒雅,还是一如从前地平静对待成功,淡然面对辉煌。他是个极为清醒的人,这种清醒对于一个卓越科学家而言,是一种超然的心境,而于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来说,则是一种锐利的战略远见,但这种清醒其实也是一种常处于痛苦与矛盾中艰辛挣扎的理性。
李伯刚对市场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力与判别力,使得他能游刃有余地搏击于商海。同时,他也是个有着远大抱负的民族企业家,他把他及地奥的事业视作是对中国中医药的一种使命和责任,为了这种使命和责任,他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为之奋斗终生。而这类企业家,无疑是值得国人抱之以崇高敬意的。
摘自《中国医药导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