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care
关爱健康

病毒感染与免疫是什么样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2-09-19    发布人:    来源:

    病毒感染机体一方面取决于病毒的毒力,一定的数量和合适的侵入门户;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因此,病毒与机体免疫相互作用决定了病毒感染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有五种:
1)如果感染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称为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许多病毒性疾病流行时为此型感染,机体可以因此而获得特异性免疫,也就是感染后没有发病却获得了针对这种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例如脊髓灰质炎流行时,隐性感染约占99%,但是隐性感染的人仍能向周围环境散布病毒,而传染他人。
2)急性感染:见于临床上的绝大多数病毒感染,如麻疹、乙型脑炎、流感、脊髓灰质炎、水痘等。病毒侵入机体后,在一种组织或多种组织中增殖,并在局部扩散或者经血流扩散到全身。经23天以至23周的潜伏期(从感染病毒到出现临床症状之间的时间)后,病毒繁殖到一定水平,产生局部或广泛的组织损伤,引起临床症状。从潜伏期开始,宿主就(病毒所寄生的机体)动员了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免疫力来清除病毒,除非是致死性的疾病,宿主一般能在症状出现后13周内消除体内的病毒。
3)潜伏感染:某些DNA病毒(即病毒的核酸为DNA)的全部或部分DNA以及逆转录病毒合成的cDNA插入宿主细胞基因中,形成前病毒,导致细胞遗传性状的改变,称为整合感染。整合的宿主细胞不复制期间为潜伏感染,此期无症状,查不到完整病毒;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基因活化并复制完整病毒,发生一次或多次复发感染,甚至诱发恶性肿瘤。EB病毒、乳头瘤状病毒、乙肝病毒均可造成这一类型的感染。
4)慢性感染:感染性病毒处于持续的增殖状态,机体长期排毒,病程长,症状长期迁延,往往可检测出不正常的或不完全的免疫应答。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10%的患者血持续存在乙肝表面抗原,血清中可检出免疫复合物,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发展成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这是由于病毒隐藏在无血管的上皮细胞内,逃避了免疫监视,该病毒基因也可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
5)慢发性感染:潜伏期很长,通常在数月或数年,而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病变,直至病死。比如艾滋病。

 热点新闻 热点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