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解读“地奥”崛起之谜
发布时间:2006-06-26    发布人:    来源:

来自:科技日报 邓贤春 本报记者 朱会伦 

  经过短短17年拼搏,从借款50万元起步,到如今年产值16亿元,净资产超过26亿元,原始投资增值5200倍,连续9年利税总额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累计给国家和地方上交各种税费17亿元。68,成都地奥集团向记者提供了这串惊人的数字。
  成都地奥何以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在中国西部这块土地上崛起?
  “必须要有一流的科技成果,一流的创新人才团队,良好的创新环境,充沛的科研经费,才可能使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都地奥集团创始人李伯刚这样解读地奥集团的“崛起之谜”。
  早在19809月,当时作为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研究所青年研究人员的李伯刚,完成了一个研究课题———“穿龙薯芋中水难溶性甾体皂甙结构研究”。论文很快在《药学学报》上发表,研究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李伯刚在研究中发现,我国独有的一种药用植物中,含有生物溶性特别强的甾体皂甙,这类甾体皂甙对于扩张冠脉、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降血脂等有很强的活性作用。如果把它纯化、分离出来制成药品,用于治疗各种心血管病,一定会有特殊的疗效。于是从1982年开始,他带领7名科技人员一起进行攻关,经过一次次改进工艺,一次次反复重来,一次次摸索发现,一点点地提高增量,经过近5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取得成功,获得了含量在90%以上的高纯度甾体皂甙,而且产量可观。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辛辛苦苦花了5年心血研究的一流成果,却没有人愿意出钱转化。在经过多次求爷爷告奶奶失败后,李伯刚被逼上“梁山”。他借款50万元,在198811月正式成立“成都地奥制药公司”,开始了他们艰难的创业历程。
  有好的科技成果,还必须有好的科技团队。在李伯刚的带领下,地奥集团开始了一支优秀科技人才团队的聚集。1992年,他们建立了药物研究所,引进和培养药业方面的国际国内一流人才。他们先后聘请知名专家和学者为企业培养既有研究开发能力,又有工程应用能力的各类创新科技人员,同时他们还与国际、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如世界药业巨头赛诺菲安万特、荷兰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大专院所合作,引进与培博士生及应用型创新专业人才。如今,地奥集团已聚集起如张国林、王学超等这样一批国际国内高级科技人才300多人,其中博士及博士后20人,硕士140多人。这支优秀的科技人才团队,成为地奥集团科技开发,成果转化,产品营销的中坚力量,使地奥集团的产品迅速在市场上有了绝对优势。
  有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还必须有这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用武的平台与环境。为此,地奥投资1.2亿元建设了面积达2.5平方米的科研大楼,并先后建立了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等国内一流的研究所,以及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物筛选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98年,地奥集团率先在国内药企中投入巨资建立药物筛选中心,其筛选系统及筛选模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日筛选量达几千至上万个样品,范围涉及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筛选样品涉及天然产物提取物、多肽、合成化合物。地奥筛选中心如今已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生化及受体和酶学手段,建立了50多种针对作用靶点清楚、作用机制明确的药物筛选模型,完成了上万个中药、合成药、微生物药样品的药物筛选,新发现有溶性的有效成份、有效部位及新的药用用途50多种,同时还建立了筛选样品库,该库已拥有5万个样品。
  正是由于有了一流的科技成果、一流的科技团队,再加上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与足够的科研经费,铸成了地奥集团创新创业的辉煌。17年来,地奥集团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一法宝,创造了专利申请63项,4PCT国际专利,已获得授权专利达26项,成功地开发上市10个国家新药,有3项科研成果分别获中科院科技进步1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现在,地奥集团在研的新药药物有30多个。未来的地奥,每年将向市场推出23个国家级新药,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