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企业科技人员需要更多认可(感言)
发布时间:2013-07-05    发布人:    来源:人民日报

成都地奥集团董事长 李伯刚

    国家目前在课题立项、经费支持方面还是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企业科技人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认可度偏弱。如果企业的科技人员感觉在同行中低人一等,不仅影响企业创新,也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仅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之举。

  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涉及许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企业的科技人员能像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一样,享受同等待遇。

  同等待遇,首先体现在科研项目评审上。近年来,国家主管部门在课题立项、经费支持方面向企业倾斜了很多,但无论是基础性研究还是公益性、应用性研究,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其中有两个深层次原因:一是许多评委认为企业的研发水平不如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二是认为企业不缺那点钱。

  其实,这两种认识都有失偏颇。企业之所以搞科研,既不是为了发论文,也不是想从国家那里拿多少科研经费,而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就研发水平来说,高科技企业的科研实力并不弱,特别是在应用类研究上。近些年许多企业在搞技术研发、产品研制的同时,也加强了基础性研究和公益性研究,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一些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所。

  我们希望,在项目申报和课题评审中,不要再分谁是高等院校的、谁是科研机构的、谁是企业的,而应一视同仁,看科研实力和实际需求,该给谁就给谁。

  同等待遇,还体现在各类评审专家的选取上。无论是科研立项、课题评审,还是成果鉴定、评奖,在专家、评委的选择上还是偏向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如果说在基础性研究领域这样做还相对合理,但在应用性、公益性研究领域就很成问题。道理很简单:实践出真知。理论研究和产品研发相差十万八千里,只在实验室里搞研究的人,对实际生产很不了解,靠什么做评判?

  就整体而言,目前企业科技人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认可度还是不如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作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主体,如果企业的科技人员感觉在科技同行中低人一等,不仅影响到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影响到理工类大学生、研究生的就业选择,不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04日  10 版  

记者 赵永新整理)  



关闭